逢年過節真是讓人又愛又糾結,愛的是終於有個長假不用跟工作(老闆)乾瞪眼;
糾結的是,回過頭去必須返家一趟。
這一趟是自己從小到大、連滾帶爬(物理性的)、”好像”知道自己很多底細,卻又隨著時成長而有了不同。
只是家人親戚碰在一起,又會”變”回那樣的狀態。
有些人喜歡,有些人不喜歡;表現出來在長輩眼裡就有些溫順可人,有些咄咄逼人。
這樣的緊密感,在華人的家庭裡很常見,關係間互相拉扯,彼此情緒上的渲染也強。
你喜歡這樣緊密的關係互動嗎?
緊密的關係可以是個很棒的避風港,也可以是一種鋼索上的保護傘。最重要的是,你怎麼想?
「說不清楚哪裡不舒服,就是想搬出家裡。」這可能有一種想逃的感覺。
「我們遠遠的互動,關係反而比較好!」也許有摸索過,目前這樣的互動平衡可以接受。
「我爸媽就是這樣啦,接受他們這樣就好~」自己決定與選擇一個擺放關係的位置。
「就應該要多幫忙家裡,沒什麼好說的。」也有些人覺得責任感、孝順先決,覺得可以讓家人依靠而滿足。
你怎麼感受、怎麼想,是談界限的第一件事情!
如果沒有不舒服,或是覺得沒有什麼壓力、這些被要求的期待覺得還可以接受,
那恭喜你~這表示你目前遇到的狀況可能還沒有碰到線,
這就有機會可以一路相安無事到天涯海角。
但如果有不舒服,例如:
被家人講了一句就很想反駁、忍不住生氣、看不慣、受不了、委屈、受傷、講道理、想教育改變別人。
也許你的某個價值觀跟家人不一樣,而"他們"想強加價值觀給你,
又或是你覺得自己跟家人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與突兀,因此感到不安,
所以就算嘴硬不承認,但還是忍不住期待「至少家人要跟自己同一國」、「站在同一邊」、「炮口向外」。
誰說家人就都要一樣?這個「一樣」,到底是要依照誰的標準呢?
是家裡說話比較大聲的人嗎?
還是情緒反應最多的人?
還是最會情緒勒索的人?
其實這些都是價值觀的詰問,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。
正因為如此,所以家人之間的互動,反而變成最難抗議或爭論對錯。
這就好像在辯論比賽之間,很多時候往往只是在立場、角色、文化背景的不同,所以才會造成價值觀的差異。
逢年過節,這些複數或甚至是相對的價值觀宛如冬日細雨,密密飄落,不覺得會打溼身體,卻越發寒冷,回過頭,才發現必須再找找暖風把自己暖乾。
可不可以,你有你的、他有他的?這是第二件事!
界限,很常被強調在自我照顧的其中一項指標!
這些價值觀,你有底氣、有自信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替自己認知、覺察後做出選擇,把超過或快要讓自己不舒服的限度拉出來,產生一個保護圈。對,除了第一件事情,你知道自己怎麼感受、怎麼想之後,第二件事情:細雨飄落,你願意替自己撐把傘嗎?被排開的雨水會產生什麼樣的漣漪?關係互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?你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?
這中間,最難的是如何拒絕,如何拉出自己的限度範圍(會用範圍這個詞,以及限度這個說法,就是這不會只是一條底線,而是會因人而異、有一定的範圍、有模糊地帶。在每一個獨立事件中重新感受與定義,然後還是選擇。)
拒絕最常見的難度,就是愧疚感。尤其在我們文化裡,關係裡好來好去很重要(潛移默化的,所以之前被討厭的勇氣那麼的紅),只能說,這是正常的。需要衡量的是:這個愧疚感,跟你的不舒服程度,孰輕孰重?重要的是,你有沒有選擇權。
「自己選的」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負責!無三不成禮~第三件事來了~
這句話聽起來好不中聽!最常聽到就是被落井下石的時候,某個人這樣回應:「這不是你自己選的嗎?」
結果不如預期,本來就夠沮喪了。正在懷疑人生,還被人說閒話,推到對面,旁若無人,只能自慚形穢。
這樣帶出來的感受往往變成生氣、羞愧或是委屈。
上面這個情境把「選擇」、「為自己負責」,形塑了一個可怕的畫面。
許多人來到這兒容易裹足不前,甚至倒退回不想負責的狀態,因為不想再碰到這樣的下場,希望人生可以跳過這些讓人無地自容的過程。但其實,這過程是正常也必經的,我們因為一開始不習慣也不喜歡,多做幾次越來越熟練反而沒有這種緊張、可怕感,跟很多第一次要做某些事情很像吧,多練習並接受這些過程的碰撞,慢慢會茁壯。
另外,選擇與情緒也是可以分開看的。
我替選擇負責,而選擇的過程及結果,都會有許許多多的情緒,這些都是正常(人生總不可能每個選擇都一帆風順又通往康莊大道)。這時候,我們要的是陪伴,陪伴這些情緒流動,持續面對隨之而來的變化與無常,又是另一個選擇,然後經過選擇之後,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同,繼而不斷的重複這過程。
總結三件事情的運用,是完形心理學派,最常運用的一個三角形:覺察、選擇與責任。
裡面很重要的就是界限,用在關係中貫連一氣,就是:在這段關係中,我感受到什麼、怎麼想,然後我選擇怎麼互動,接著影響與發展,又會再有另一個感受與想法,我又再繼續選擇,並替這一連串的選擇負責。這樣清明的狀態是一個理想與修練,每個人都在路上,而中間是沒有評價的。因為我選我負責,有一種接納,接進來並納為己有的狀態,「這就是我」的自我覺察,也是一種霸氣外漏,扛我所能扛,不能的,也逼不來!
以上為自我照顧中很核心的分享,供大家參考。若您在閱讀後,想要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,歡迎參考本網站<個人自助區>內所有文章,文章將持續更新;若您在閱讀後,想要分享心得或有疑惑,歡迎來信<哈米思信箱>,或與諮商心理師聯絡做進一步的討論與自我探索。
站內相關文章推薦:
返鄉之途,以年為計:《神人之家》 – 哈米思 (heart-miss.com)
相關書籍推薦:
立下界限: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,找回平靜,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(蘇絢慧)
遇見完形的我:用覺察、選擇、責任與自己和好,解鎖人生難題(曹中瑋)
練習設立界線:在愛裡保持距離,將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全部放手( Melody Beattie)